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比比的自信、自信的比比」

聽損兒因為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各種歧視及不公平的待遇,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唯有從小培養過人且堅定的自信,才會有足夠的正面能量來抵禦未來會遇到的風暴.~


比比小的時候,我們除了照顧他吃喝拉撒睡,就是不停地跟他講話,進行語言輸入.等到比比開始會說話,會溝通後,蓋莉安,琳等人開始灌輸我們另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要灌溉及培養比比的自信.


他們告訴我們,聽損兒因為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各種歧視及不公平的待遇,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唯有從小培養過人且堅定的自信,才會有足夠的正面能量來抵禦未來會遇到的風暴.


我們看著小小的比比,想到他未來可能遇到的各種令人心疼的對待,除了不捨,我們只能更努力地建立比比的自信,讓他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所有家長都努力思考的課題.在孩子三歲前,其實建立孩子自信心很容易,因為爸媽看到自己的小孩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一下子長到會走會跑會說會想的孩子,眼中充滿了讚嘆的眼光,欣喜地享受孩子的成長.孩子看到爸媽充滿愛及讚賞的眼光,自然能夠累積自信.


但孩子到了三五歲之後,有的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會有同齡或年紀相仿的小朋友,爸媽開始可以看到其他的孩子,開始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就算孩子到五六歲才進小學,進了學校開始,有更多種機會,把小孩比來比去.


除了跟學校的孩子比,爸媽也會把小孩跟自己小時候比.或是跟手足比.或是跟親戚的小孩比.怎麼比都比不完.


也就是在這無止盡的比較中,消耗了對孩子讚賞的眼光,拿走了灌溉孩子自信的養分.


比比身為聽損兒,想來是他跟我們的幸運.因為聽損完完全全破解了我們陷入比較漩渦的魔咒.因為我們對聽損兒沒有任何了解,所以沒有比較的對象.聽損的孩子比例低,每個孩子聽損程度也不一樣,無從比較起.我們自己也不是聽損兒,小時生長的環境跟比比處在的美國大不同,所以我們也沒想過跟自己比.


比比,因為聽損,所以出生就自由自在地,沒有被比較的壓力.弟弟出生後,我們更注意做到「不比較」,才能持續給孩子建立自信的養分.


從比比出生後,我們都致力於讓他照自己的步調走.我說過我們對比比沒有降低標準,但這不表示我們會給他壓力,或是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給孩子時間跟空間,給他們摸索成長的機會,就不會造成壓力.


聽損讓我在比比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跟自己夢想中的孩子說再見.在慢慢化解傷痛及釋懷的過程中,我沒有時間再去建構一個「理想中的孩子」.我有的只有懷中真真實實的比比.


我沒有去成義大利,沒辦法知道想像中的羅馬競技場跟實際上的是不是一樣大.我去了荷蘭,因為沒有任何想像,沒有事前看旅遊書的照片可以比較,所以只能把握眼下,記住所有的美景.


所以我不會預設任何立場,期望或想像比比未來從事哪一種行業,唸什麼學校,有什麼樣的配偶.那些想像都在比比小時候就失去了.


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由.我跟比比都自由了.


另一部分,我在TL三年下來,努力建立自己的自信,所以我不會把比比的成就或是表現跟自己連在一起.這讓我可以很輕鬆地去看待比比的成長,完全沒有預設立場地去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也因為自己有足夠的自信,我不會用學歷及各種表現來定義成就.


我們把重點放在如何支持比比,給比比能量,然後讓他自己去挖掘及模索,找到他喜歡的事情.


比比三四歲時就因為視覺靈敏,手細部動作能力強,所以展現出超齡的畫畫能力.我們驚訝於他畫畫的天份,但也從不會把他的畫跟大人或其他小孩比.我們沒有幫他安排上畫畫課,希望讓他自然地發展,把畫畫當成他可以發洩可以傾力投入做的事.他在畫畫中得到很多的成就感,也累積了很多自信.我們從來沒有限制或建議他要畫什麼題材,只負責買紙跟筆.比比只喜歡拿一枝筆,鉛筆也好,原子筆也好,白板筆也好,就一枝筆,畫漫畫式的畫,對著色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們從來沒有要求他改變畫風或是嘗試著色.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時,學校有很多機會讓孩子著色,我們仍然尊重他自己的喜好,不會強迫他用他不喜歡的風格去表現自己.比比到現在快十一歲,一樣是想到什麼,靈感一來,就跑去書桌前開始畫了起來.他喜歡什麼,就會一直練習,一直畫那種東西.從小時候的車子,到後來的飛機,到現在的棒球,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他的自信與自在.這是我們努力灌溉的結果,也是他自信來源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從來不把比比跟其他孩子比較,所以我們不會對他說:「比比你看,誰誰誰好棒,他參加比賽如何如何...」.我們從來不叫他瞻前顧後地看其他人在做什麼,有什麼表現.我們讓他自己決定他想看的,想追求的是什麼.


比比的視覺靈敏,再加上我們認真地做語言輸入,讓他認英文字特別早,閱讀年齡也早了一年.幼稚園大班及小學低年級時,許多家長會互相比較孩子看的書,難度如何,進度如何.我雖然也會聽到其他家長,有的擔心,有的驕傲,但我不會把這些資訊或是其他人在看什麼書告訴比比.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家裡沒有電視或3C產品的干擾,多帶他去圖書館借他想要借的書,然後讓他有時間享受閱讀的樂趣.我們不會規定比比要看多久的書,要看多難的書.但讓他在課後的時間,選擇自己想要看的書,然後讓他有很多時間去專心看,或是陪他看,這就足以讓他自行提升閱讀能力,讓書寫能力自然進步.比比很愛看書,看書的時間很多,而且對自己有興趣的新領域,會看大量的書來滿足求知慾.這也讓他累積了「自己有學習能力」的自信.沒有電視機,直接造成了閱讀時間充足的結果,也對培養自信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灌溉比比自信心的方式,除了不說:「 你看,誰誰誰如何如何」之外,我的另一類口頭禪是:「你覺得呢?」「你說呢?」「你想呢?」


每當孩子們有問題的時候,在三四歲時,我會耐心地回答,但簡單的問題,我也會直接回:「你說呢?你覺得呢?」這個回應提供了孩子思考的機會,也代表我對孩子的思考能力有信心.當然他們常常會回答錯.但我不會批評他們的回答,更不會說:「 這麼簡單你也不會?」或是「你怎麼都不會想?」,更不可能說「你怎麼不用腦筋」這種直接打擊孩子的話.我通常會讓他們有好幾次機會想,等到他們想不出來或是已經不耐煩的時候,開始一點一點的引導他們,讓他們最後還是可以自己想出來.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我需要直接解釋許多複雜的概念,這種時候就不需要讓他們「自己想」了.


有更多時候,孩子的問題,我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直接回答說:「這個我不知道,我們一起去查.」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有很多不會的不知道的.孩子如果發現他們知道了我們不知道的事,往往會更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增,也會想要知道得更多,才能繼續教爸爸媽媽.由於我們把重心放在比比的,孩子的自信心上面,再加上我自己已經在TL的薰陶下建立了足夠的自信,所以不會幼稚地跟孩子比較,或是怕自己面子會掛不住.


這種鼓勵孩子思考,讓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回答很多問題的訓練結果,就是比比跟弟弟遇到尤其是科學或是數理方面的問題的時候,習慣自己一步步找出答案,累積了獨立學習的能力.


比比另一個自信心的來源,是他當哥哥的身份.我們當初決定生第二個孩子,雖然不是為了比比考量,但比比當了哥哥以後,一來覺得自己比弟弟會的東西多,二來覺得有一個小跟班會聽他的話,所以變得更有自信.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當然,幫助弟弟建立他的信心,變成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這麼多年的灌溉下來,比比得以在他有興趣的方面鑽研,所以會有非常特出的地方.這不一定是課業上或是其他方面直接看得出來的表現,但因為他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特色,所以他非常有自信.他知道他不是課業上第一名,不是數學最厲害或是閱讀程度最高的,但這無損他的求知慾,也不會影響到他自我的評價.他有時間跟心力投注在他自己在乎且有興趣的地方,有贏得同儕肯定的方法,所以有建立自信的機制,更不會擔心自我的定位.


在比比小的時候,雖然聽得懂大衛教授,琳及蓋利安提醒的,要我們把重點放在養出有自信的小孩,但當時只是記筆記,也還沒真正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一直到比比越長越大,我們才漸漸了解這自信心的功用.


三年級以前的比比,不太會遇到其他大人或孩子異樣的眼光,也很少有惡意傷害他的人用他的聽損攻擊他.幼稚園的孩子基本上不太會注意到他的不同,所以其實沒有遇過嘲笑或排擠的事件.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社交能力還不夠高明,但有足夠的觀察力及社會化,所以開始會有能力用言語攻擊他人.


三年級開始,比比會提到,學校高年級的小朋友,有時會因為比比沒聽清楚,提出問題或需要重複的時候,就故意用不耐煩的語氣說:「算了算了」,或是說:「你耳聾喔?」這種話來傷害他.當然在聽到比比轉述的當下,媽媽心都碎了.但比比似乎沒有那麼難過,會自己去跟老師說,然後會避開這些人.我想他的自信心讓他知道,是別人有問題,不是他有問題.


再更大一點,四五年級的時候,比比遇到其他孩子嘲笑他「耳朵不好」的時候,傷心生氣是必然的,但他有時會直接做出回應,例如說:「那又怎樣?」,有時會去跟師長說,或置之不理.他的自信讓他可以優雅地拍掉其他孩子朝他丟的沙子,然後繼續向前走.


比比在學校從來沒有因為覺得自己有聽損,所以不能做什麼事或是參與什麼活動.所以三四五年級的時候,自己會爭取去當資訊義工,友誼大使,自己寫講稿,參選班代,學生會會長等.選上也好,沒選上也好,他不會覺得沒選上是自己的問題,也不會氣餒.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極力爭取,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比比有很多喜好及作為,不是大家認為聽損兒會做或是可以做的.譬如他喜歡講笑話,語言掌握能力佳,超有幽默感,是團體中的領導人物,喜歡聽流行歌曲,音感好,對練小喇叭有熱情,會自己吹自己想吹的歌曲,這些都是我在他出生時擔心害怕他無法享受的,他卻都一次一次打破我的負面想像,告訴我,只要對他有信心,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沒問題的!


我知道比比很快會進入青春期,屆時他看待聽損有可能會開始負面,開始想跟同儕一樣.但我也更希望,從小灌溉長出的自信,會在大風大浪的時候,給他力量,讓他最後安然度過青春期,成為更有自信的獨立個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