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給媽媽的禮物」

我想如果比比不是聽損兒,如果沒有大衛教授精萃的重點傳授,或許我早就在比比小時候放棄學位,同時也可能放棄了我的自信,我自己的未來.我現在所擁有的,是努力累積且致力保護的我的自信,是完成了自己年輕時實現自我的夢想.我沒有因為比比放棄了自己什麼.相反的,因為比比,我多得到了好多好多!~


比比出生前,我跟老公都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在化學系,他在計算機科學系.當時的我們,兩個博士班學生,雖然努力做實驗,發表研究成果,卻都在不上不下的階段.我那時已經唸到第六年,感覺離畢業遙遙無期.想來想去,我覺得生個小孩可能會讓我更清楚自己到底想不想唸完博士班,把學位拿到.二十九歲的我,一來不知道學位還要唸多久,二來也覺得人生不能等,想生小孩就該生,所以就做了跟一般人不一樣的決定,在唸博士班時生小孩.


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近幾十年,沒有一位哈佛化學系的女博士生做過這種事.唸化學系的女生本來就少,大多要在實驗室長時間地做實驗,博士班期間已婚的已經不多,結婚的也都希望盡快拿到學位,不會考慮生小孩,怕指導教授反對,直接影響到拿學位的可能性.


我呢?反正已經唸到一個瓶頸了,也不知道到底喜不喜歡或是唸不唸得完,所以就生個小孩吧.


只是我萬萬沒想到會生出一個聽損兒.


我也萬萬沒有想到,聽損帶給我多少禮物!


當時的我只知道,我必須要在比比三歲前盡我所能的,讓他接受早療的服務,帶他去上各種課.所幸我和老公的指導教授給我們的彈性都很大,沒有多給我們壓力.其實當時就算有其他的壓力,我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比比的黃金語言期是最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了.我們的生活目標頓時變得清澈,所有事情的先後順序自然成形.


開始去TL之後,某次家長團體,大衛教授有感而發地提到,他四十餘年的觀察下來,跟聽損兒的成就最息息相關的,不是家庭經濟能力或是社經地位,也不是天份或運氣,更不是聽損程度.真正影響聽損兒成就的,是媽媽的自信程度.不是爸爸的,是媽媽的.但這不是因為爸爸比較不關心或是對小孩付出不夠,因為去家長團體的也有爸爸,也都盡心盡力.為什麼是媽媽,大衛教授也沒有好的解釋.但是他的觀察是,媽媽如果有自信,小孩成就就高.媽媽如果沒自信,小孩成就就低.就這麼簡單.


由於大衛教授接觸過的聽損家庭成百上千,他歸納出來的結果,在我們心裡的重量不可言喻.那時比比不過五六個月大,我還在痛苦地努力接受他是聽損兒的事實,總覺得像在茫茫大海中,非常迷惘,困惑,難過.聽到這個說法,我彷彿在大海中看到岸邊,心想:「那我就努力建立自己的自信就好了!這是為了比比的未來而做的!」那時只覺得,我終於知道重點要放在哪裡了!


當然我不知道大衛教授是單純告知觀察結果,還是知道這是鼓舞媽媽們最快的方法,但我知道,很多媽媽聽進去後,會開始努力提高自信,而這也的確是開啟正向迴路最有效的方法.為了孩子,我們努力做對「自己」的自信有幫助的事.


本來在比比出生六個月前,我曾經考慮過中斷並放棄學業,全職在家照顧比比,讓他有更多時間去參加各種早療課程,多加強語言輸入.但聽了大衛教授的話後,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對我的自信最有用的強心針.我終於下定決心,不能為了照顧比比而放棄我的學業及曾有的許多抱負.我必須為了比比,更咬緊牙根,把學業完成,拿到我的博士學位,重建自信.比比的黃金語言治療期固然重要,我的自信心顯然對他的一輩子更重要,所以我必須要把眼光放遠,相信我需要為了他,耕耘我的學業,重視我的自信.


琳及蓋莉安(我們早療的聾人老師)也都非常支持這項決定.她們深知,幫助聽損兒,重點要放在幫助家長身上.有了自信及樂觀的家長,孩子的未來就會充滿自信及陽光.如果只把重點放在孩子的語言輸入,而忽略了家長的身心健康,這個家有可能走不遠,家長們會因壓力過大或是長久忽視自己,反而造成怨懟,把一切歸咎於聽損或聽損兒的存在,造成負面的影響.


比比小的時候,我沒有太多餘力去咀嚼大衛教授話裡的深意,只能照著做.


所幸有照著做.


知道自己必須為了自己的自信,比比的自信,把博士學位拿到後,我把重點放在如何順利執行.但我也知道,學位進展速度會受到影響,所以先跟指導教授溝通好.我跟老公都盡量一起去TL,在家參與比比的早療及各種評估.找到可信的保母,白天讓比比去保母家,接觸英文,晚上在家我們努力進行語言輸入.我們不求快速拿到學位,不給自己過大的壓力,但求穩紮穩打.出乎意料的是,其實在學生時期生小孩,帶給我們時間上更大的彈性,讓我們可以帶比比上早療的課程,比上班族還要有辦法兼顧.


比比一歲後,語言輸入的成果開始展現,我們也開始有了當爸媽的自信,可以比較安心地做我們的研究.隨著比比的年齡增長,語言持續進步,我們兼顧研究及父母職的信心也增加.終於在比比三歲前後,我跟老公一前一後畢業論文口試結束,雙雙拿到博士學位.


聽損,帶給我的,不只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比比,還有重生的自信及勇氣.


大衛教授一席話,改變的不是只有我一個而已.


跟比比同一期間在TL,有另一個小弟弟,他的媽媽安娜,也在TL期間有重大的改變.安娜本身有輕度的聽損,但從小不願意接受自己有聽損的事實,所以沒戴過助聽器,也不願面對自己的聽損.等到生出聽損兒,加入TL家長團體後,安娜跟我一樣努力積極地幫助自己的孩子,參與家長團體.她最開始加入時,極度不願意提起自身的聽損.過了幾個月後,慢慢願意接受自身有聽損的事實.然而遺傳性的聽損帶給她的罪惡感揮之不去,每每想到,總有流不盡的眼淚.但參加TL家長團體,給了她一個可以痛哭可以完全發洩情緒的空間.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每大哭一次,心裡的傷就會好一點點.大衛教授潛移默化之下,安娜為了孩子的自信,開始努力建立自信,給自己面對家族性聽損的力量.兩三年下來,安娜慢慢地前進,慢慢地改變,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她開始配戴助聽器.從一邊,到雙邊.從留頭髮把助聽器遮住,到慢慢願意把頭髮順到耳後,露出兩個助聽器.安娜後來又生了一個孩子,一樣有輕度的聽損.這次,她哭得沒那麼兇了.哭,還是會哭,但她很快就帶新生兒去配助聽器,因為她知道沒什麼好怕的了.她自己小時候沒戴助聽器都能從名校畢業了,她的孩子更早戴助聽器,一定有美好的將來在前方.而且,他們有彼此!


除了安娜之外,同期還有潔米.潔米高中就輟學,懷了孕,生了聽損兒後,就來參加TL.潔米的男友,孩子的爸爸,會幫忙照顧孩子,但因為兩人都年輕,所以也需要靠他們的爸媽幫忙.潔米比我們都年輕許多,還有著十七八歲的小女生的樣子.在家長團體裡,潔米相形之下就天真許多,少了些擔心,也少了些穩重.但家長團體裡的討論及成長,在潔米的身上,力量更是強大.她曾提過其實她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學校時成績不錯,只是因為交了些朋友,開始不在乎課業,然後交了男友很快懷孕生子後,就放棄學業了.我們在家長團體裡,不會互相給別人建議,純粹只是個分享的園地.大衛教授從來也沒有指點任何人,叫他或她應該返回職場或是校園.大家只是靜靜地聆聽,分享自己的情緒跟想法.但漸漸地,潔米開始改變.她開始去打工,然後發現自己學歷的不足,所以萌生了回到校園的念頭,從補修高中學分開始.兩三年下來,潔米已經從一個輟學的高中生變成在區域大學主修幼教的大學生了.上次聽到她的消息,是她已在幼稚園當實習老師了!


我想如果比比不是聽損兒,如果沒有大衛教授精萃的重點傳授,或許我早就在比比小時候放棄學位,同時也可能放棄了我的自信,我自己的未來.我現在所擁有的,是努力累積且致力保護的我的自信,是完成了自己年輕時實現自我的夢想.我沒有因為比比放棄了自己什麼.相反的,因為比比,我多得到了好多好多!


誰也想不到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