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7, 2018

「Stare」

~我就是我,有沒有戴助聽器都一樣,為什麼要盯著我看?~


前一陣子全家回台灣,比比跟弟弟開心地跟小表弟妹約好,要一起再去Baby Boss玩一天.

到了孩子們滿心期待的那一天,即使一整天都跟表弟妹玩得開心,也不能消除一件事對比比的影響.

那是在排隊區坐著等待「打靶」時發生的小事.事情小到微不足道,後座力卻非常強大.

當時比比跟弟弟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等待,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旁邊來了一對龍鳳胎,看來是國小三四年級的年紀.小男孩坐在比比的旁邊.他很快地發現比比耳朵有不一樣的東西.

於是這個小男孩,趁著比比轉頭去跟弟弟講話的時候,把頭湊得離比比耳朵很近,試圖想看清楚那是什麼東西.小男孩身手很靈活地接近比比,盯著那有亮粉閃亮的耳模看了好幾秒.猛地,比比轉回頭了,這小男孩急忙慌張地退回自己的座位,想假裝什麼事都沒有.我在旁邊看得一清二楚,看到這孩子的手足無措.我輕鬆地跟那孩子說:「那是他的耳模跟助聽器.」這孩子不發一句,不發問,仍然努力假裝沒有剛剛那件事.他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卻也沒辦法單純地問一句「助聽器是做什麼的」或是「你為什麼要戴助聽器」.

事情過了幾天後,我跟比比弟弟聊到這次在台灣的感受.

比比問:「媽媽,妳寫的書什麼時候會出?」(比比呀,雖然媽媽很努力寫,要寫到出書,也還要更多時間,八字都還沒一撇呢~)

媽媽:「不知道呀.還要好一陣子吧.媽媽努力寫文章,但出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為什麼這麼問?」

比比:「因為我覺得台灣的人對聽損都不了解.我想要很多人看妳的書,對聽損多一點了解.」

媽媽:「你怎麼會感覺得到台灣人對聽損不了解?」

比比:「在台灣的路上,大家都盯著我的助聽器看.They stare. 他們不敢問,他們就一直盯著我的耳朵看.像那天在Baby Boss那個小男生一樣.」

媽媽:「你知道那天那個小男生的事?」

比比:「我知道啊.他一直盯著我的耳朵看,又離我那麼近,我當然知道.他以為我沒發現.」

弟弟這時也湊一腳說:「對啊,他以為我們沒看到,我也看到啦.」

比比:「在美國的小朋友比較有勇氣.他們會直接問我那是什麼.他們不會躲躲藏藏地.我就直接跟他們說那是助聽器,幫我聽清楚的工具.這樣說就沒事了,也沒有人會再問或是說什麼.我喜歡我的學校的同學朋友們,沒有人會把助聽器看成奇怪的東西,也沒有人會盯著我看.」

比比越講越激動:「我就是我,有沒有戴助聽器都一樣,為什麼要盯著我看?」

顯然,這個無聲的「盯」,讓比比很感冒.是因為大家以為聽損者聽不到,所以一個「無聲」的舉動,他們就不會受傷嗎?

這個大環境,友不友善,溫不溫暖,包不包容,無須聲音溝通,只要一個眼神,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了.

比比年紀大了,不再有人上前跟我們做家長的說三道四.取而代之的,是無所不在的「盯」.在捷運,在店裡,在餐廳,只要在外面,那種眼神追隨著比比,甩也甩不掉.

我問比比有什麼話想說.

比比想了想,說:「不要盯著我看.想問助聽器的事,就直接來問就好了.最好是大家都去看你的書,多了解聽損一點,知道我們沒什麼特別的,就不會有人盯著我看了!」

或許有些人不覺得這樣多看兩眼有什麼不對,或是覺得這小小舉動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顯然,連不把聽損當一回事的小男生都能感受到這大環境對他的不了解,對他的不友善,對他的不尊重.這不應該是件小事,這反應了這社會的高度及包容力.而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衷心期望,我的文字能夠替我們的孩子爭取到自在做自己的空間.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18

「FM趣事」


 比比小一小二的時候,雖然有FM,但對它的幫助沒有強烈的感覺.到了中高年級後,越來越了解它的威力,所以比比會主動確認老師有戴麥克風,讓他更輕鬆可以聽到老師講的話.

只是,老師有的時候會忘記,比比的「超能力」,忘記比比是隨時都聽得到他們講的話的...

某次,班導帶全班到電腦教室上課,交代完需要做的事之後,就走出教室. 比比當時正專心做老師交代的事.突然,一陣巨響傳入,把比比嚇了好大一跳,整個人從座位彈跳起來.旁邊的同學也被嚇了一跳,急忙來問發生什麼事.

比比回過神來開始大笑!

因為他這才發現,剛剛聽到的巨響...


是老師上廁所的沖水聲! 


等老師走回教室,比比若無其事地跟老師說:「老師,你剛剛FM沒關~」

(我想老師臉一定很紅吧!)

今天跟比比弟弟聊天時,比比提到同年級一些同學很調皮,調皮到被叫到校長室罰站半小時.我很好奇比比怎麼會知道其他同學的這種事.

比比:「因為我們班老師跟隔壁班老師在講話.」「老師沒把FM關掉,所以我就都聽到啦!」

為媽的還有點期待以後不知道還會聽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Wednesday, February 7, 2018

「比比戴眼鏡」


~近視與否,比比視覺靈敏的大腦線路已經接好,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比比充滿自信及力量的個性是不會被改變的.我知道,有沒有戴眼鏡,都不會增加或減少比比的特出.~

上了五年級的比比,某天回到家中,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媽媽,今天我們有測視力.我有一眼沒過.」

我聽了心頭一震.因為我沒有想到,千里眼比比也會有近視的一天!

因為這消息來得措手不及,所以我臉上的表情大概直接就說明了我的「擔心」.

比比看了我一眼,問:「Is this bad? (這是不是不好?)」看來我剛剛幾毫秒的擔心被他看穿,搞得他也有一點擔心.

我經過幾秒整理情緒後,下定決心,不給比比心理壓力.我說:「這沒什麼好不好.如果你測了,需要戴眼鏡,我們就趕快去配.看得清楚最重要!」

比比聽了,寬心地說:「OK!

又過了幾天,比比回家後,再度報告:「媽咪,今天我又測了一次視力,還是有一眼沒過.護士說她會寫個信給你.你要帶我去看醫生.」

我之前有聽過校方會跟聽力測驗或視力測驗沒過的家長連繫,所以知道這是基本的處理方式.我依然不動聲色地說:「我知道.我已經約好了下週要去看眼科醫生了.」

比比繼續試探:「媽咪,我是不是要戴眼鏡啊?」

我:「有可能啊.但是要等看了醫生才知道.我不是醫生,沒辦法做判斷.」

比比:「那戴眼鏡是不是壞事?」

我:「看得清楚是最重要的.如果戴眼鏡可以讓你看得清楚,它對你就是有幫助的,是必須的.戴眼鏡有時候有一些麻煩,但習慣了就不會覺得怎樣了.」

當然,孩子上床睡覺後,我跟老公的對話就不是這麼輕鬆的口氣了.我們想知道為什麼比比會近視,是不是光線不夠,還是書看太多?我們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不戴眼鏡.我們擔心近視眼會影響到他打棒球.

就跟當初知道比比有聽損一樣,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損失.我們想問的問題都一樣,心中的感受也相仿.我們知道,遺傳跟近視與否有很大的關係,也知道一旦開始近視,很難逆轉.其實跟聽損都一樣的道理.只是我們曾經希望,既然經歷過聽損,就不要再經歷近視.事實歸事實,道理歸道理,但知道近視的當下,情緒仍舊會湧上.

然而,不一樣的是,經過十一年的練習,我們可以很快地轉換情緒,接受事實.

從擔心到失落到接受,這次,我們只花了幾分鐘.

近視與否,比比視覺靈敏的大腦線路已經接好,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比比充滿自信及力量的個性是不會被改變的.我知道,有沒有戴眼鏡,都不會增加或減少比比的特出.所以,近視又怎樣呢?畢竟,這次,他要戴的,是我們自己都戴了數十年的眼鏡,一點也不複雜!

我開始回想到我自己小時候,知道要配眼鏡的那一刻.三年級的我,其實等那一刻等了好久!因為從小就看爸爸媽媽戴眼鏡,身邊的大人也很多戴眼鏡,所以內心把「戴眼鏡」當成「長大了」一樣期待著.雖然有聽過爸爸媽媽因為擔心我視力惡化吵架,隱約知道「戴眼鏡」不是什麼好事,但想到自己可以跟「大人」一樣戴眼鏡,內心雀躍萬分.

所以我想,比比看待「戴眼鏡」這件事,應該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不需要從社會或大人的角度去看,擔心我是不是沒有把他的身體顧好之類的.我是不是好媽媽,我的孩子最知道.

要帶比比去看醫生那天,我告訴比比三十多年前我去配眼鏡那天內心的興奮.我猜想比比心情跟我當時差不多.果然,比比非常期待那一刻的到來.驗完光後,醫生宣布,比比一眼輕微近視,眼鏡可戴可不戴,建議可以觀察一年,再做決定也不遲.由於當天比比沒有挑到適合的鏡框,再加上醫生專業的建議,我們就沒有馬上配眼鏡.

回家的路上,比比有一絲絲的失落.我想,他本來滿心期待自己會有新眼鏡,新氣象,沒配到眼鏡,可能失望不能去學校給同學們一個驚奇吧!媽媽我的心情,多了一絲輕鬆,畢竟可戴可不戴的診斷,表示還有一些緩衝及準備的時間.準備什麼?準備接受即將有大人樣的比比吧!

前一陣子回台灣,決定帶比比去我從小去的眼鏡行,看看我的眼鏡行老闆有沒有不同意見,也想看看會不會有適合比比的鏡框.

帶比比去,主要是自己需要配新眼鏡,也順便讓比比看看媽媽在台灣配眼鏡的過程.比比跟著我進去後,我先去驗光,比比在一旁,老闆未來接班的兒子陪著,有一搭沒一搭地試一些鏡框.或許因為老闆是舊識,老闆兒子也專心學如何接班,兩人完全沒問到關於助聽器的事,只花心思在驗光及挑選鏡框上面.應該就是這份自然,讓比比自在.

比比接在我後面,由老闆兒子負責驗光.我看著平常只講英文的比比,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用中文回答,心想,就是要有這種經驗,他才更能感受到多語的好處.比比驗光結果跟在美國一樣,也是可戴可不戴.不過,比比剛剛有挑中已心儀的鏡框,所以我們決定還是配一付起來備用.畢竟,要挑到比比喜歡又大小適中的鏡框,不是那麼容易的.

拿到眼鏡的那天,比比非常開心,大方地讓爸爸拍好多特寫.可以看得出來,比比對這副眼鏡非常滿意,鮮少注意自己外表的他,那天照鏡子照了好幾分鐘.

晚上,要跟阿公阿媽吃飯.碰面前,比比跟我在路邊等.比比顯得有點緊張.我問他怎麼了.

比比:「我會怕.」

我不解.「怕什麼?」

比比:「怕阿公阿媽看到我的眼鏡會說什麼.」

我:「他們知道你有去配眼鏡啊.不過,我也不知道他們會說什麼.你配眼鏡很開心,然後需要的時候可以看得清楚,這最重要了.」

比比還是有點不放心.

見到阿公阿媽時,他們對比比的新面容感到驚喜,也覺得比比頓時長大不少的感覺.比比看到他們不太擔心或在意的樣子,才輕鬆了起來.

過了幾天,我跟比比走在路上的時候,聊著聊著,聊到眼鏡.

我:「比比,你知道為什麼阿公阿媽他們有可能會擔心你戴眼鏡嗎?」

比比:「不知道.」

我:「我想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已經戴了助聽器,耳朵上又加戴眼鏡,耳朵會不會不舒服或是覺得太重.所以如果擔心,是擔心這個吧.」

比比:「我覺得戴助聽器讓戴眼鏡更容易,根本不會不舒服或太重.因為有助聽器,所以眼鏡一戴上去,都不會亂晃,也不會掉下來,更好戴!」

我們大人怎麼每次都從自己的角度,自以為是地去揣測比比的感受呢?原來,戴助聽器還有固定眼鏡的功能!

比比說完,就忙著問,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去吃他喜歡的雞排?那對他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呢!

Thursday, February 1, 2018

「聖誕禮物」

~是我們大人,帶著成人世界裡的偏見,才在比比聽損裡看出那麼多擔心.其實,這些擔心只反映出我們觀念的狹隘.聽損,讓我們看出自己的多慮及無知.~ 


前幾天臉書回憶跳出來,提醒了我一件有趣的事.

話說比比近三歲前從保姆家換去幼稚園.在那邊,比比開始跟比較多的孩子互動,增加溝通及社交能力.比比是個慢熱的孩子,每次轉換環境,總要花不少時間適應,說白了,就是會哭很久.所以換去幼稚園後,我們也有心理準備,他會哭好一陣子才會適應.

除了適應之外,我們更擔心的是,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助聽器會有什麼反應?會不會排擠他或是去玩他的助聽器?老師們知不知道怎麼幫他保管好照顧好助聽器?學校的噪音對他的溝通及學習會有什麼影響?他會不會因為要用力專心聽,結果每天都累壞了?

比比去新學校後,適應比預期中的快好.我想是因為他有懂他的好老師跟許多同年紀的孩子一起玩.比比在那學校一共待了三年.第二年的時候,他開始如魚得水,甚至遇到從中國剛來不會講英文的孩子,還主動翻譯,伸出友誼的手.他漸漸不再內向,遇到喜歡的朋友,會主動擁抱.當老師告訴我們他很熱情的時候,我們真的嚇了一跳!

原來孩子在適合的充滿養分的環境裡,可以長成這樣令人出乎意料的好!

比比在學校第三年時,已經是老大哥了.比比個頭小小的,但是在學校熟門熟路地,對其他孩子熱情溫暖,很快就吸引許多年紀小的孩子跟隨他.我們整天聽他享受在學校得來的友誼及學習的快樂,心中充滿欣喜,三年前的疑慮,早就拋在腦後.

弟弟後來也進了同一間學校,一樣遇到許多好老師及好朋友.我偶爾會需要先接比比或是帶比比去參加弟弟的活動.所以比比雖然畢業了,仍不時出現在學校,看到老師及朋友們.

其中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因為我跟她們的媽媽常常同時間接孩子,漸漸會聊幾句.這對雙胞胎女孩,比比比小兩歲,比弟弟大一歲,所以跟比比及弟弟在學校都同時間待過.兩個女孩,一個很調皮很外向,一個很文靜.外向的叫做艾蜜莉,內向的叫做夏綠蒂.

我一個人去接弟弟的時候,夏綠蒂偶爾會問我比比有沒有來.我也開始注意到,比比到學校去時,夏綠蒂不是一直盯著他看就是會去找他講話.兩個小女孩跟弟弟一起上學校的小提琴課,如果比比有去聽,夏綠蒂會一直看比比,不時臉紅.

某天她們的媽媽跟我聊到,告訴我,夏綠蒂非常喜歡比比.雖然我有猜到,但聽到小女生的媽媽告訴我,還是開心了一下.她們的媽媽告訴我,在家裡,夏綠蒂跟艾蜜莉玩扮家家酒的時候,或是任何遊戲,只要有男主角,通通會把他取名為比比

那年的聖誕節,夏綠蒂告訴她媽媽,她想要的聖誕禮物.

她想要一對助聽器,因為她男朋友有戴!

聽到這裡,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孩子的純真,真是可愛極了!我想她們的爸媽一定用平常心看待比比的聽損,所以孩子們不會有任何負面的聯想.當然我也很高興比比充滿魅力,有人懂得欣賞.比比在充滿愛及溫暖的環境裡,得以自在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及魅力,交到許多好朋友,有小小愛慕者,那些正面的眼光,都給他能量.

比比剛要開始上幼稚園時,我曾跟園長提過我的擔心.當時,園長告訴我,其實三五歲的孩子,都非常單純,通常只注意到大家的共通點,不太會去想種族,膚色及其他外表的差異.她有一張照片,是四個膚色髮色都不同的孩子坐在一起.她每年都會問小朋友對這照片的觀察,通常沒有小朋友會回答膚色或髮色的不同.我剛聽時,半信半疑.進了學校後,才發現,三四歲的孩子似乎沒幾個人問過比比助聽器是什麼.

是我們大人,帶著成人世界裡的偏見,才在比比聽損裡看出那麼多擔心.其實,這些擔心只反映出我們觀念的狹隘.聽損,讓我們看出自己的多慮及無知.現在的我,會告訴當年的我:比比是個可愛的孩子,他自然會有人喜歡,欣賞.不用擔心他.妳放心享受當這可愛的孩子的媽吧!

謝謝夏綠蒂帶給我們的聖誕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