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6, 2018

「在孩子面前,忘掉自己」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們只是有緣有幸跟他們一程.這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把他們變成我們生命的延續,也可以選擇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路.~

因為比比熱愛棒球的緣故,我們開始參與鎮裡的少棒聯盟.今年春天,我更捲起袖子,開始擔任弟弟球隊的總教頭.因為這些機緣,我多了些機會看到其他的孩子,也第一手感受到教養理念不同造成的影響.

我們鎮上的孩子們,成長在物質非常富裕的環境裡.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安排乃至生涯規劃,都竭盡所能地設計到完美的地步.再加上這裡有世界各國移民,努力摸索美國的教育系統,也有在地的美國人盡力確保孩子維持優勢,在孩子的身上,不難看到家長們用功的痕跡.

在比比出生前,我跟先生也會討論教養的想法,也曾經想過哪些是我們覺得「基本的」,比比一定要會的東西.我們覺得語言很重要,所以希望比比會多種語言.覺得音樂很重要,所以希望比比學一種樂器.總之有各種期待,希望可以用心雕琢教養出一個很好的孩子.

在比比出生後,很快就因為需要接受聽損,所以全部—砍.掉.重.練.也因為在TL家長團體中思考許多教養的觀念,慢慢建構出新的方針.我們開始把教養的中心放在孩子身上.我們漸漸放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自以為是,從孩子的眼光及角度看待事情,放手讓孩子決定什麼是他喜歡的,對他重要的.

孩子喜歡做什麼,我們就讓他去做什麼.他試了新東西不喜歡,我們也不強迫他繼續下去.雖然曾經擔心過這樣是否會寵壞孩子,讓他太任性,或是沒有機會培養堅毅的個性,但孩子還小,我們最後仍選擇尊重他的想法,給他充分的自由去探索自己的興趣.

比比五歲多的時候,開始學鋼琴.一開始興致勃勃,也很有天份,進步得很快.但幾個月後,很明顯沒了興趣.雖然我們內心會覺得沒繼續下去有點可惜,但轉念一想,比比不喜歡,我們強迫他繼續下去,只是損壞親子關係,也減少他快樂的時間,完全達到反效果,所以就把鋼琴停了.中文學校也是.爵士鼓也是.

比比越大越知道我們尊重他的想法,也支持他的興趣,所以他自在地選擇,沒有壓力.比比九歲時開始愛上棒球,於是,我們讓他參加鎮裡少棒聯盟,帶他去看大聯盟的比賽.

當孩子遇到「真愛」的時候,是不會停下來的.比比從接觸棒球起,每天入迷的程度只有更勝昨日,每天帶棒球手套到學校自己練球,一有空就看棒球的書,畫畫也只畫棒球,總之,他不需要我們推波助瀾,就這樣堅持了兩三年.

今年比比參加了管樂團,接觸到小喇叭,一樣一頭栽入,非常喜歡.練樂團需要早起,本來也會擔心比比會不會太累爬不起來,搞得大家早上很辛苦.沒想到,因為比比超愛練團,每天早上,我只要輕輕戳他一下,他就算睡眼惺忪,也是很快就醒來,換衣服盥洗到出門,不用十分鐘.我常常被他電,說太晚叫他起來,不夠早到教室.

弟弟小時候很堅持自己「不喜歡忙」,所以幾乎沒安排活動,他週末在家宅得開心,我們也樂得輕鬆陪伴.一直到今年,因為跟哥哥打棒球打了一兩年,這才下定決心要參加少棒聯盟.由於是他自己選擇的,他一反平日的拖拉,遇到棒球練習及比賽的時間,一定動作加快,不會遲到,也不會苦瓜臉,說出門就出門!

參與少棒聯盟,接觸的家庭及小學生不少,也有跟比比一樣又打棒球也去管樂團的孩子.然而,跟其他的家長閒聊一下才發現,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力.

一位爸爸告訴我,孩子必須學一種樂器,所以就算孩子不愛去管樂團,也得繼續下去.還有民俗舞蹈,也沒得選,因為媽媽是舞蹈老師,所以不會讓孩子不學舞的.這孩子能選的能得到的,只有棒球.所以他去樂團爬不起來,爸媽挖他起床很辛苦,上跳舞課更不情願.

這位爸爸告訴我,因為孩子雖然不愛樂器跳舞,但也學得還可以,放棄可惜,所以就繼續拖著他逼著他學.其實這孩子能力強,學任何東西,就算沒用心,還是會有個樣子.但這不表示他喜歡,他願意.

在這孩子身上,我看到爸媽的雕塑的痕跡.他很努力替自己爭取打棒球的機會,因為只有那是他真心喜愛的.在孩子的身上,我看到爸爸的意志,我看到媽媽的堅持,我看到孩子的自我在爸媽的意志中扭曲,在這些力量中掙扎,試圖創造一些自己的空間.

在球場上除了愛棒球的孩子,更多是愛棒球的爸媽.愛棒球的爸媽很喜歡說自己小時候在場上是投手或是捕手,會在孩子比賽時在一旁指導,巴不得幫孩子拿球棒打.我們常常看到六七歲的孩子因為三振出局,難過失望生氣地轉身跑離棒球場.這時,旁邊就會追出一位爸爸.爸爸想在孩子身上看到年輕時的自己,卻忘記孩子是孩子,不是自己.這些年紀小小的孩子們,身上個個背負了沈重的壓力與期待.

另一類的爸媽,對棒球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了解,即使孩子十分入迷,也不願意支持孩子的興趣.他們大概覺得棒球就只是打好玩的,不用花錢,也最好不要花到他們的時間跟心力.比比隊裡就有一個大男孩,是隊上能力數一數二的球員.然而,他用的球棒及手套都是好幾年前的,跟我家弟弟的大小差不多,連外行人看來都知道不夠大.但家長不願意買新的給他.前幾天比比告訴我:「媽咪,我想他爸媽大概覺得棒球不重要,應該不是沒錢買,因為我今天看到他們開一台Tesla.」我在這孩子身上,也看得到爸媽強烈的意見.

還有一種孩子,不管喜不喜歡棒球,被爸媽安排、規定一定要參加,而且每年都要參加.愛也好,不愛也罷,沒得選,就是爸媽覺得值得的,好的,就需要去做.爸媽可能覺得堅持下去,大概孩子會慢慢喜歡上棒球.但其實這是不相信孩子的做法.用爸媽的想法跟價值觀加在孩子身上,不聆聽孩子的心聲.孩子都已經小學了,可以自己感覺自己思考了,為什麼不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呢?是爸媽選擇只看見自己的意見,不去看孩子的意見吧.不讓孩子從小練習傾聽自己的心聲,以後孩子只聽得到爸媽的意見,不知道自我在哪裡.

在現在分秒必爭過度競爭的時代,孩子們的活動已經不是單純的「培養興趣」、「怡情養性」了.家長們許多都在計算,什麼活動可以花最少精力、最少時間但得到最大的投資報酬率,而這投資報酬率多是以「進得了哪一間大學」來看成敗.

許多家長忘記了,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們只是有緣有幸跟他們一程.這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把他們變成我們生命的延續,也可以選擇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路.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路,或許身為為爸媽的我們會覺得看不到前方,感到害怕、緊張、擔心.我們覺得自己熟悉的路才是安全可以到達遠方的路.然而,孩子終究會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如果我們在孩子面前,忘掉自己,只專注地看見孩子,支持他去探索,讓孩子帶領我們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這親子的緣分才更有可能延續,孩子才更有機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