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老教授的智慧」

~我們在安靜中思考的,在安全角落裡被理解的,一點一滴化作撫平傷口的能量.家長身心健全了,才有力氣照顧好聽損兒,才能把早療的效果延長、加倍,讓聽損兒在充滿愛及力量的環境成長. ~

TL的家長團體是由一位聽力學教授David Luterman(以下稱大衛教授)創辦的.他當年還是年輕的助理教授,同時擔任聽力師的時候,接觸到許多聽損者,常常要在聽力測驗之後告知對方聽損的事實.以一個聽力師,從專業的角度上,在告知測驗結果之後,需要提供許多跟聽損有關的資訊及知識,讓聽損者能夠開始學習必要的技能.然而,聽損者往往在當下,被突然而來的壞消息及隨之而來的排山倒海的情緒襲擊,只能呆滯或難過地看著聽力師,完全無法吸收任何資訊.所以他開始思考聽力師的定位跟角度,提出教育及諮商並存的概念.

面對聽損的診斷,最沒辦法接受的,就是聽損兒的家長了.

然而,最需要急切吸收關於聽損及語言發展資訊的,也是聽損兒的家長.

TL在大衛教授及語言學系的設計下,開發出來的”Family Program”,以「家庭」為中心,提供聽損兒早療服務.傳統的早療服務以提供聽損兒語言治療為主,爸媽參與的程度有限.但是TL的想法是,家長才是跟聽損兒相處最久的人,能提供的語言刺激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應該努力給家長力量跟資訊,教他們如何有效地提高聽損兒的語言程度,並且穩定他們的情緒跟心理,才是對聽損兒最有幫助的早療服務.

第一次跟琳講電話及聽說TL有家長團體的時候,心中產生很多想像及期待.聽說大衛教授已經主持這團體四十餘年,心想:那麼資深的教授,一定會給我們很多指導跟方向,一心希望這家長團體會告訴我怎麼把小孩教好,帶好,給我信心及希望.我以為大衛教授會「授課」,會把教養聽損兒的重點告訴我.很快地,很有效率地.我只要去上課,好好學,就可以把比比教好.

第一次參觀TL,參與家長團體時,其實沒太多時間,因為比比在樓下的嬰兒教室,看到生人一直哭,所以大學生跟琳也必須提早上來把我們叫下去.其他的家長,也有被叫下去安撫孩子的狀況,所以並不是我想像中大家可以好好坐著聊聊的樣子.

大衛教授告訴我們,家長團體沒有什麼規則,沒有什麼必須做或不做的,沒有什麼得說或說不得的.這就是規則.就是一個這樣的空間而已.大衛教授當時已經七十來歲,是位講話慢慢的,有威嚴,安靜的老先生.感覺就是不會給你擁抱也不會安慰你的一個老先生.除了有新的家長加入時會有必然的全體輪流自我介紹外,沒有固定的流程,也沒有課表,沒有目的,也沒有時程.

每次大家終於可以坐下來的時候,大衛教授不一定會說什麼,但可能朝著左手邊的家長,看一眼,點個頭,叫個名字,然後那位家長就會開始自己說一些自己想說的.或是說:我沒什麼想說的,然後就換下一個.家長團體裡,冷場非常多.我一開始很不習慣,也總會想要開始講話,感覺是在把握機會問問題,或是炒熱場子,但其實骨子裡是,我害怕沈默.我害怕安靜.我怕一靜下來,我就必須面對心裡的各種想法,各種念頭.但漸漸的,我發現這些空檔,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其實是沈澱自己情緒的機會,其實是讓我們更能去咀嚼他人話語或想法的時候.所以我也開始學習沈住氣.

其實這安靜,這冷場,在後來的我的日子裡,變得稀有,變得珍貴.這是我剛開始時不知道的.養育一個聽損兒,全心全力在做語言輸入的時候,其實在家裡是不能靜下來的,比比醒著的時候,我無時不刻在講話.我講得好累.

因為我們都是一樣的聽損兒家長,所以我們都一樣累,所以「不用開口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難得的休息.

家長團體每週參與的人不一定一樣,有時有新的家庭,有時有已畢業的家庭.偶爾也會安排已長大成人的聽損畢業生來跟家長們對話,讓我們更能了解聽損兒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及如何面對.但大部分的時間,就是我們這些家長,在角落教室裡,想到要說什麼,就說什麼.沒特定的方向,感覺時間就這麼流逝.

然而「沒特定方向」的力量,「讓家長有發洩情緒跟感覺」的力量,其實比每週「上一次課」的累積更驚人.我們在安靜中思考的,在安全角落裡被理解的,一點一滴化作撫平傷口的能量.家長身心健全了,才有力氣照顧好聽損兒,才能把早療的效果延長,加倍,讓聽損兒在充滿愛跟力量的環境成長.

這才是大衛教授想要我們得到的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